行业新闻

这些文化名片看完我更爱揭阳了beat365入口!

2023-06-02 05:01:5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,揭阳戏班如雨后春笋,多达几十班,有“戏县”之称,当时演出的剧目主要有《苏六娘》《荔镜记》《金花牧羊》等,许多剧目至今仍为保留节目。

  民国时期,揭阳城乡各地更是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戏班,每逢各种传统节日,抑或是各种婚丧喜庆,各乡村及大户人家纷纷请戏班搭台演戏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潮剧在揭阳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壮大,几乎每个乡镇都建立起了潮剧演出队伍。

  20世纪80、90年代,揭阳潮剧的创作和演出十分活跃,先有小戏《李队长筹粮》上京调演,使得揭阳小戏创作和演出蜚声省内外,揭阳遂被誉为“小戏之乡”;再有《丁日昌》《桑浦山花》晋京演出,使揭阳潮剧饮誉京华;后有市潮剧传承保护中心以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黄旭华院士为原型,排演大型现代潮剧《大国赤子》,盛况空前。

  市戏剧家协会主席、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(潮剧)代表性传承人陈联忠组织有关专家编纂《揭阳潮剧辞典》,去年开始拍摄“揭韵潮风”潮剧表演程式和经典唱段短视频,扩大潮剧艺术传播,助推活力古城建设。

  关帝庙前厅梁架上的木雕精美,拜亭梁架上的“半边蟹篓”雕饰独具匠心;城隍庙屋脊嵌瓷精妙传神,栩栩如生;进贤门楼前的石狮顾盼有情;街上行人的玉饰玲珑通透,高贵典雅……揭阳这座古城的文化,竟是 “精雕细琢”出来的,在古朴中透着时尚。

  “揭阳木雕以精雕细刻闻名,主要以通雕最为特色,如神器用品有馔盒、香炉罩、神龛和椟仔等,家居装饰有屏风、挂屏、挂落等,款式众多。”高级工艺美术师、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、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德丰告诉记者,木雕是揭阳源远流长的民间手工技艺,揭阳木雕更是久负盛名的潮州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揭阳最早的木雕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在揭西金华镇发掘到的独木舟两舷的越式图案,年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。到了清中期,揭阳名匠黄开贤首创“半畔蟹篓”,并创造“毛尾”雕刀,解决了多层镂通的技艺难题,为当今闻名中外的“虾蟹篓”立下大功。改革开放以后,随着大量古建的修缮、仿古建筑的兴起,建筑装饰木雕得到复兴,同时,适应市场需要的木雕摆件也成为创作的大项。

  与木雕一样,石雕、嵌瓷、石雕、剪纸、彩画等揭阳本土传统技艺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沉淀成一颗颗璀璨的珍珠,闪烁着历代先人的智慧之光。

  揭阳玉雕技艺汲取了潮汕传统的木雕、石雕、刺绣等手法,同时还借鉴南派、北派玉雕技艺的精华,取长补短,形成了阳美翡翠玉雕细腻,形象逼真,奇、巧、精、特的风格特点,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“金玉之乡”是揭阳阳美玉都的美誉。早在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,揭阳阳美村的部分村民就开始收购旧玉器加工,由此开始了阳美翡翠玉雕的历史。改革开放以来,揭阳阳美、乔西、乔南3个村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翡翠、白玉综合市场。揭阳玉雕种类齐全,造型设计精雕细琢,玉雕“揭阳工”在业内独树一帜,享有盛名。目前,我国90%的中高档翡翠饰品都出自揭阳,揭阳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翡翠玉石加工贸易中心。

 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,象征吉祥、欢乐,寄托着人们驱邪除恶勇于进取的愿望;别具一格的祈福民俗活动行彩桥,体现了人民群众喜迎新春、祈求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;以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开展的乔林烟花火龙,其意为度厄运,祈求平安兴旺、吉祥如意;独具特色的灯杆彩凤,是揭东区曲溪街道、云路镇江姓乡村共有的民族,用以纪念他们的先祖、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……

  这些著名的揭阳民风民俗,记载了揭阳地区人文历史的发展,是揭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,更是历代揭阳人纯朴、勤劳、智慧的文化印记,也连结了海内外揭阳游子的家乡情谊。

  在古城的民风民俗中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揭阳“青狮”亮丽显眼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青狮”源于揭阳榕城南门孙氏的青狮表演,历史悠久,影响深远,是广东地区三大狮舞种类之一,孙淑强是“青狮”第三代传承人,也是国家级非遗“青狮”代表性传承人,他告诉记者,揭阳的青狮,从古城舞到了珠三角地区、上海世博会,从市级非遗舞进了省级非遗,再跃上国级非遗,青狮表演越来越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项活动。beat365官网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