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新闻

beat365官网农民爱好石雕技艺自学成才 原石刻出动物世界(图)

2023-06-22 21:51:2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他是一个农民,有着一双粗大有力的手,却能让一块块原石“蜕变”成精美的艺术品。凭借这手精雕细琢的功夫,他的“俏色石雕”技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,不仅作品屡获大奖,还曾受邀代表河北省参加了今年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。近日,记者走进唐山迁安,见到了孟祥久的石雕版“动物世界”,深深为之吸引。

  一只刚刚出壳的小鸟,黄黄的嘴角,细嫩泛红的身体,旁边还有刚刚破开的蛋壳,让人有想用手触碰的冲动。细观这只石beat365头“小鸟”,其不同颜色的应用,纤毫毕见的精细手法,让人不禁赞叹作者巧妙的构思和娴熟的刀法。这就是出自孟祥久之手的巴林石石雕作品。

  孟祥久今年42岁,是迁安市张官营村普通农民。他从小就喜欢画画,虽然没人教,但也能照着书上的图案画得有模有样,且经常画到忘了吃饭、睡觉。初中毕业后,孟祥久专门到石家庄正定县的一所美术学校学习,后来进入首钢公司做美工,从此与雕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。2000年,孟祥久被二炮培训中心看中,使其有了更加广阔的艺术舞台。

  一个偶然的机会,孟祥久被朋友送他的一块巴林石深深吸引,那丰富的色彩和润滑的质地,让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块“俏色石雕”的绝好材料,并开始尝试学习这一技法。从此一发而不可收,很快达到痴迷的地步。

  孟祥久介绍说,“俏色石雕”就是利用同一块石材上的不同颜色反差来设计、雕刻的一种石雕形式,通过对石头本身的形态、色彩、纹理、斑皱、光泽乃至裂隙等的精巧构思布局,使塑造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,达到视之两物、实则一体的艺术效果。

  为了能有足够的时间研究“俏色石雕”,孟祥久毅然辞了工作回乡,劳作之余专心搞雕刻。为了练就娴熟自然的技法,孟祥久在潜心研究名家作品的同时,用心品味其形神力美的兼容关系,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一位看过他作品的雕刻大师说,孟祥久的石雕作品肌理、质感细致入微,纤毫毕见,就像在石头上做的立体“工笔画”。

  孟祥久说,俏色石雕需要的是因材施艺、随色赋形,关键在巧构思,这要靠平时的素材积累和多年的技法磨练相结合,才能做到心中有形、游刃有余。多年来,他已记不清刻坏了多少把刻刀,只记得5年前一位朋友给他特制了一把长约30厘米的钢质刻刀,如今也已被磨掉了一半。

  “最难的是‘相石’。”孟祥久说,大自然的石头丰富多彩,巴林石更是千差万别,找准创作形象和石头的结合点是最费心思的事。“每次创作前都要反复琢磨好几天,甚至更长时间,才能确定一块石头最适合的造型和色彩应用。有时睡着觉都会突然醒来,拿起石头端详半天。开始雕刻后,整个人的心思就全部放在这上面了,常常是饭不吃、觉不睡,也不知道饿,不感觉困。”

  常年的农村生活深深影响着孟祥久的创作,他发现,房前屋后、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小动物是最好的创作题材。于是,他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专心观察小动物,将它们的一举一动甚至每一个表情、神态都深深记在脑子里。为了便于更好地观察,他还从集市上买来,或者在田间捉来青蛙、乌龟甚至蛇等各种小动物带回家养,使他不大的屋里俨然成了一个“动物世界”。在他的刻刀下,石雕版“动物世界”也越来越庞大,蜗牛、蟾蜍、蝉、蛇、瓢虫等已达百余件,一个个颜色与造型惟妙惟肖的小生灵别具神韵,令人爱不释手。

  近年来,孟祥久的作品经常见诸媒体,曾先后获天津市民间艺术展一等奖、北京市第七届“木雕精品展”金奖和唐山市第二届民间艺术展一等奖。许多作品已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。“每件作品被别人拿走时,都像是抱走了自己的孩子。”孟祥久说,他的愿望是用自己的作品举办一个石雕动物展览,让更多人看到“俏色石雕”的魅力,看到大自然的魅力。(记者 红珊 通讯员 胡琳泊)

搜索